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公司新聞

新聞資訊

【云論壇】大都市地區田園景觀營造及其多功能

2021-06-11 閱讀量: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國際景觀生態學會中國分會副理事長宇振榮“第十一屆現代都市農業高層論壇”上作了《大都市地區田園景觀營造及其多功能》的主題報告。本文由發言整理而成,供大家參考。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都市農業和田園生態景觀是一種生態產品,不僅為大都市提供食物、鮮活農產品供給,還提供多種生態系統服務。

01

國外大都市農業空間保護和多功能性

1.郊區農業景觀的多功能性

國外多功能農業和都市農業的重點是多功能田園景觀,不僅包括生產功能,還包括環境保護與文化教育、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等功能。歐盟自上個世紀90年代實施發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計劃,較早地通過生態補償政策,推動實施生態工程技術措施,恢復和提升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營造多功能田園生態景觀。如2005年歐盟制定了鄉村發展計劃,從更廣泛的區域推進鄉村生態景觀建設和管護。2010年英國政府對多功能農業的投資金額已多達19億英鎊,其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投資占51%,景觀管護占11%,水質凈化占3%,氣候變化應對(改善)占14%,土壤質量提升占6%,洪澇災害管理占5%,歷史遺產保護占1%,農場開放休閑農業管護占2%。


2.國外大都市農業景觀的開敞空間保留

國外大都市農業景觀中注重開敞空間的保留。如英格蘭綠帶中,農業用地(粗放)占比66%,農田占比30-40%,其他土地利用類型為牧草地、園藝用地和公園等。法蘭克福的開敞空間占50%,農田占25%。同時,在城鎮空間中也盡量保護農業景觀,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城鎮空間森林、公園、綠道、水網等綠色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中,發展都市多功能農業,塑造多功能景觀,降低生態風險。

3.國外自然保護區(生態紅線區)的農業景觀保護保持

歐盟在自然保護區保護的農業景觀,稱為高自然價值農田。高自然價值農業地區面積約占歐盟農業地區總面積的35%,其中以低強度放牧和農業生產為主的農田與半自然生境的鑲嵌,具有小規模農業生產特征和較高的半自然生境比例,支持了相對較高比例的特有和稀有物種。主要包括永久性和樹木繁茂的牧場、干草草甸的低強度放牧草地,部分地區還包括低強度農作物系統、傳統果園等。這些高自然價值農業地區通過提高半自然生境(如樹籬、石墻、田埂、林地、梯田和坑塘等)比例來增強景觀異質性和連通性,從而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


4.大都市農業空間保護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歐洲《郊區農業發展章程》針對大都市郊區農田保護和管理提出,劃定受保護農田區,開展強制性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同時促進城郊聯系合作,通過支持不同類型農業發展,恢復和提升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歐洲還建立了政府資金補貼制度,包括以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生態環境管護制度。在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指導下,歐洲國家會適時通過補償鼓勵開展有機轉換和種植,提升耕地質量,保護具有文化和景觀美學價值的郊區農田景觀元素。

02

北京田園景觀演替和存在問題

1.北京市平原區田園景觀開敞空間低,生態服務功能低

北京自2012年開展實施百萬畝造林工程,旨在控制沙塵暴,但甚少考慮對地下水補給、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景觀特征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據2019年北京農業生產空間種植遙感監測估算,百萬畝造林面臨耕地非農業用地等問題,導致平原地區開敞空間占比較少,農田占平原區面積約為6-10%。。且林地集中連片程度高,田園景觀開闊度非常低,隔離度隨著降低,病蟲害、火災等風險增加。加之林地結構和樹種單一化嚴重,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服務下降。我國退耕還林工程的林地結構和樹種單一化嚴重,約82.2%為單一種植和簡單的混合林。課題組在北京市開展的相關研究表明,百萬畝造林95%的林地組成為單一樹種,缺乏多樣化,更缺乏喬灌草結合種植,造成地表裸露、生態服務功能較低等問題。

2.田園生態景觀建設不符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基本準則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和系統思想,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系統綜合開展一片區域和景觀生態保護修復,已成為未來國土空間整治和生態修復重要途徑。北京百萬畝造林工程前期投資大,每年還需要支付土地流轉費1500元/畝,管護費4元/m2,補貼4150元/畝,每年需要約25億元,導致經濟效益不高和財政負擔重。整體上不符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準則,即在經濟上和財政上是不可行的,更不符合NbS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準則。

03

農業景觀建設和多功能提升對策

一是在思想上,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景觀方法原則。綜合考慮耕地質量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氮磷流失阻控等目標,恢復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重點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水質凈化功能提升,應從“山水林田湖草”更大的景觀格局出發,優化農田格局并完善綠色基礎設施。


二是在方法上,基于農田提升景觀尺度,遵從農業生態原理、景觀生態原理建設高標準綠色農田。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考慮景觀中田林路網布局,深入開展集耕地質量提升、水土保持、氮磷阻控、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多功能和多目標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休閑農業,要一張藍圖繪到底,綜合考慮土地利用、耕作覆蓋管理、面源污染控制、有機肥處理、農場管護、畜禽建筑(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土地整治、河道修復等方面。

三是實踐上,堅持系統性和完整性,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研發生態景觀化工程技術。克服線性思維,樹立系統觀和生命觀,采用基于自然解決方案。依托各地開展的韌性城市、彈性城市建設,樹立非線性思維,結合國內外技術調研結果,研發包含農田邊界緩沖帶建設、步甲堤建造、生態化溝路渠等的農田生態景觀保護技術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中要綜合考慮資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質凈化、成本-效益、維護需求等,提高工程的多功能性。評估現有工程技術存在的問題,研發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溝路林渠生態景觀化建設工程技術規范或導則。


四是政策上,構建耕地保護和田園景觀建設生態補償和管護制度。建立政府資金補貼,實施以農戶/村集體為主體的農業生態環境管護制度。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盡可能多地為農民爭取有機農業發展有機產品和生態產品、生產補貼,包括有機農業的轉化費、生物防治補貼、永久性農田補償等。配套激勵政策和專項資金,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長效動態機制,加大對破壞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行為的懲處力度,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

5月23日上午,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隆重開幕。

駐華使館農業參贊、全國各地的政府機構領導、農業科研院校專家教授、學會協會領導、涉農企業負責人、農業園區代表等500余人參加了開幕活動。此次科技節采取現場觀看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央視頻移動網、新華社現場云、北京廣播電視臺、通州電視臺、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網、新浪新聞、一直播、百度等50余家媒體進行了報道。截止6月1日,共549.2萬人次在線觀看了本次科技節系列活動直播。

科技節同期圍繞“都市農業”“精準灌溉”“種業發展”“美麗鄉村”以及“農產品供應鏈服務”5個主題舉辦“云論壇”,還有“云參觀”“云展示”“云推介”“大咖話農科”“科普微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統籌國內外農業科技資源,通過“政、產、學、研、推、用”協同發展,展示國際現代農業尖端科技成果,探討國際農業科技發展新方向、新思路,提升農業科技觀光體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為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碼”上了解更多科技節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本文選自《中外農業概覽》2021年第19期總第532期——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大地影院bd在线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