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公司新聞

新聞資訊

【云論壇】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力促鄉村產業振興

2021-06-11 閱讀量:

2021年5月22日下午,農業農村部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周培“第十一屆現代都市農業高層論壇”上作了《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力促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題報告。本文由發言整理而成,供大家參考。

01

都市農業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都市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前沿陣地。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都市農業作為一個特殊的產業類型,必將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前沿陣地。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板塊之一在于如何深化都市農區的發展,但大城市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尤為突出。都市周邊是農業供需結構矛盾最為集中、農業功能拓展需求最為強烈的區域,是促進城市郊區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1)多方位服務城市安全運行

城市對都市農業提出了三大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基本運行的食物安全保證,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城市發展需求下的多元化服務增值功能。

2)多方位服務于市民健康

人體健康受制于行為、心理、遺傳等內在因素,以及飲食、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等外在因素。都市農業的生產生態生活功能決定了可以滿足于不同年齡段人群對農業的多方位服務功能的需求。

3)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全過程管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去年一年抗疫期間,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全過程管理,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要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4)疫情下的都市農業更顯城市安全戰略保障的重要貢獻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綠色城市”倡議和行動計劃(2020):在新冠疫情過后推動城市及周邊地區實現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消除饑餓、改善營養。中國經歷疫情大考充分體現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大中城市應對疫情過程中能夠實現平穩過渡,得益于都市現代農業系統性布局,明確的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定位。



02

都市農業發展歷程與理論實踐

我們國家的都市農業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中后期開始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提到:包括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等發達地區,以及沿海地區以外的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大城市郊區和大型集團化墾區,是我國集約化農業、規?;r業和多功能農業發展較好地區。加快該區域現代農業建設,對于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中,農業現代化是基礎,不能拖后腿;到2020年,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國有墾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穩定大中城市郊區蔬菜保有面積,確保一定的自給率。

我國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土地資源相對緊缺,經濟相對發達,生產資本和技術要素相對豐富,需重點發展兼具生產生態生活功能的都市型農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我國都市農業的重要性已成共識。都市農業也彰顯了都市圈產業戰略的需求、產業特色,充分依托城市并服務于城市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化農業類型實現城市農產品保障供給、城市生態保育和城市生活品質提升、社會安全穩定“四位一體”功能。



我們的研究主要圍繞都市農業的結構和模式,如何建立與普通農區差異化的產業結構體系,完善都市農業技術模式及其技術支撐體系,開展都市農業推廣體系和評價,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成果。

1、都市農業理論體系——四維理論

面對都市食物剛性需求和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合理規劃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的空間資源,科學布局農業產業鏈結構,集成生態高效的產業技術模式,實現城市農產品保障供給、城市生態保育和城市生活品質提升、社會安全穩定“四位一體”功能。是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綜合體現。



(1)都市農業——功能

首要任務:確保都市農產品安全保供(實現城市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

以城市生態保護和生活品質提升為核心的都市農業多元服務。

基于膳食營養角度的“主要菜籃子產品保障水平”指標,確定了各城市蔬菜、肉、水產品、鮮奶、禽蛋等菜籃子產品一周內應急保障能力,應用于全國36個大中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監測評價測算。依據科學合理的標準確定自給水平,作為都市農業產業結構和規模的重要依據。



(2)都市農業——空間

合理布局:都市農業空間布局原則及優化的科學依據。

基于都市地域屬性的農業土地空間區域布局原則,研究建立了都市現代農業土地空間與產業類型匹配的原則和路徑。

(3)都市農業——結構

常態化重視合理的產業結構——確保均衡供給。

(4)都市農業——模式

構建生態、高效、可控的都市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

2. 都市農業發展水平現狀

36個大中城市都市農業貢獻巨大。拉薩除外,實際統計了35個城市耕地1451萬公頃,占35市區劃面積三成,同時約占全國耕地面積一成。生產1.1億噸蔬菜,供應UA36(拉薩除外)3.3億常住人口蔬菜消費總量的92.93%(2018年,2017年為93.43%)。2017、2018年比較:蔬菜產量基本持平,35市菜籃子產量萎縮,大中城市退養對鮮奶、肉類供應影響最大,其中石家莊、西安、呼和浩特、哈爾濱、鄭州鮮奶減產明顯。

“菜籃子”產品質量穩步提升2016~2018年,雖然35個城市本地“菜籃子”產品(不分類)供應量占比逐年下降,降幅4.9%,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三品認證(無公害、綠色和有機)和抽檢合格率分別增加4.7%和0.5%。

生態與可持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2016~2018年,都市農業雙減效果更佳,化肥農藥施用量降幅顯著高于全國,且都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也顯著高于全國。

都市現代農業經營水平穩步提高整體向上發展,穩步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加經營主體收入方面效果顯著,都市農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比2.33(全國2.69)。

先進生產要素聚集水平繼續提升 各市加大支持和投入,農林水支出占一產增加值比重提至62%,將近全國2倍(32.1%)。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平均4.77個/市(占全國總數15.2% );萬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人數29人,但糧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逐年增加,2018年達到77.41%。

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各地大力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展農業產業鏈;都市現代農業在產業縱向滲透融合、模式多樣化發展, 三產融合勢頭迅猛。

03

都市農業綠色發展思路與對策

1.都市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高級階段,是維護城市功能和形態不可或缺的產業類型,多方位服務于城市安全運行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都市農業使命重大:提供城市食物保障、維護城市生態安全、豐富市民生活、穩定城市安全。

都市農業大有可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一二三產業融合是必然選擇。

未來農業的基本走向:業態多元,創新元素活躍,高端農業、品味農業、健康農業是重要趨勢。

綠色發展基本方針:堅持兩山理論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新背景下,必須秉持生態優先的原則,高度重視綠色發展。

2、都市農業發展新策略

圍繞都市現代農業定位,突出生態綠色導向;圍繞產業興旺指引作用,突出融合發展導向;圍繞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突出智能驅動導向;圍繞全鏈統籌融合特點,突出全產業鏈導向;圍繞動能轉換聚變動力,突出要素聚集導向;圍繞農旅結合提檔升級,突出參與體驗導向。

3、都市農業發展重要任務

提升我國都市農業科技競爭力,實現都市農業產業跨越式發展。

調精學科方向 發展方向差異化、研究領域特色化、功能定位明確化。

調強能力建設 完善區域布局、優化功能布局、加強條件建設。

調優人才隊伍壯大專職研究隊伍、加大青年人才比例、強化高端人才培養。

調活協同創新 加強科技聯合攻關、謀劃都市農業專項、建立戰略合作聯盟。

4、都市農業六大關注

包括都市農業資源利用與綠色生產、都市農業空間利用與節能集成技術、都市農業生物環境共生與健康、都市農業菜籃子科學布局與安全保障、都市農業功能創意與拓展技術、都市農業發展理論與評價。

1)樹立綠色生態發展理念

習近平在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眻猿稚鷳B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突出生態綠色導向構建結合城市需求和資源稟賦的大生態治理和綠色農業結構和體系,建立城市群都市圈農業生態環境的區域性系統治理體系,挖掘各地特色,錯位競爭,形成綠色農業多功能產業。打造高品質的都市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鏈和價值鏈,彰顯都市農業的綠色魅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創新綠色生產關鍵技術

農產品區域化流通保障體系及供應鏈的全過程綠色管控,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頭到餐桌”的分工協同管控構建均衡快捷安全價廉的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



重點突破十大綠色關鍵技術1. 都市農區土壤的科學治理和修復;2.農業生物質廢棄物生物轉化綠色利用;3. 基于養分平衡轉化利用的都市農業種養模式;4. 農產品產后的綠色加工保鮮與包裝關鍵技術;5.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利用及風險管控關鍵技術;6. 食物營養及功能食品開發關鍵技術;7. 后疫情冷鮮食品安全保供及監管體系建設;8.都市農業的空間資源挖掘與綠色利用;9. 都市農業環境-生物共生與健康;10. 都市節能型精準農業與智能化裝備。

3) 打造綠色生活產業模式

營造生活品質提升的載體。都市農業為城市居民和國內外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閑、體驗、康養空間,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發展農業接二連三的新興產業模式,形成大融合產業體系助推鄉村振興。發展都市農業融合產業,包括農村休閑、旅游、觀光、養老等多層次多功能開發,發揮農村本身具體的生態和資源優勢。

5.都市農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七大建議

1)堅持規劃引領理念,提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能級;

2)注重制度供給考核,促進政策落實落地規范發展;

3)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因地制宜開展全產業鏈建設;

4)對接土地制度改革,保障都市現代農業用地需求;

5)整合優勢資源要素,實現都市現代農業多元發展;

6)注重效能督查考核,保障都市現代農業政策落地;

7)借力城市群一體化,加強都市現代農業協同合作。

經過40多年的發展,都市農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的重要板塊和城鄉互動的農業類型。新發展階段下,更應成為城鄉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統性工程。發展具有生產、生態、生活和社會穩定功能的城市群協同下的都市現代農業,是未來城市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石,必將為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

5月23日上午,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以下簡稱科技節)在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隆重開幕。

駐華使館農業參贊、全國各地的政府機構領導、農業科研院校專家教授、學會協會領導、涉農企業負責人、農業園區代表等500余人參加了開幕活動。此次科技節采取現場觀看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央視頻移動網、新華社現場云、北京廣播電視臺、通州電視臺、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網、新浪新聞、一直播、百度等50余家媒體進行了報道。截止6月1日,共549.2萬人次在線觀看了本次科技節系列活動直播。

科技節同期圍繞“都市農業”“精準灌溉”“種業發展”“美麗鄉村”以及“農產品供應鏈服務”5個主題舉辦“云論壇”,還有“云參觀”“云展示”“云推介”“大咖話農科”“科普微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統籌國內外農業科技資源,通過“政、產、學、研、推、用”協同發展,展示國際現代農業尖端科技成果,探討國際農業科技發展新方向、新思路,提升農業科技觀光體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為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碼”上了解更多科技節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本文選自《中外農業概覽》2021年第19期總第532期——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一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大地影院bd在线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