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公司新聞

新聞資訊

杜志雄:以城鄉融合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12-21 閱讀量: 來源: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 作者:杜志雄
2022年12月9日,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以下簡稱“縣域會”)線上順利召開。會議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為主題,集聚了國內外研究農業發展的頂級、權威專家,多個平臺線上同步直播,觀看人次總量達127.6w人次。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會長、研究員 杜志雄 ,以《城鄉融合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題,提出從城鄉融合發展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手發展縣域經濟的建議。

討論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要在城鄉融合的理念下來進行。

第一,城鄉融合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的根本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三農”工作》的書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華繁榮的農村,要推動城鄉融合見實效,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要加快形成工農互助、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還進一步指出,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來推動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的統籌,把城鄉關系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并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黨的二十大報告里面又更加明確提出,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二十大報告是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再一次對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深刻論述和全面部署。二十大報告也再一次強調了,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并將它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列為兩大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是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兩大重要戰略支柱。這兩大戰略的結合點,在于城鄉融合發展,這兩大戰略推進思路怎么樣?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等,都將直接決定我國城鄉關系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與縣域經濟的發展應該說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說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縣域空間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現實的場景

城鄉融合不是一個抽象的融合,要在一個具體的、現實可操作的空間上才能夠融合。這個空間就是縣域,要在縣域空間上來探討城鄉融合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問題。當然融合的內容和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產業的城鄉融合發展是其中的一個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決策實施和推進的過程當中,縣域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和基本的單元。根據民政部2021年5月發布的《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和全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情況,截止到2021年4月,我國縣級行政區共有1870個,縣域GDP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由330705.4億元增加至381153.8億元??h域創造的GDP占全國GDP的比重已經超過1/3以上,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40.6%、30.3%、24.7%和4.4%??h域的財政實力也在不斷增強。2016年到2019年,我國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2116.5億元增加至24602.5億元,對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貢獻率保持在12%-14%。按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縣域財政實力最為雄厚。2019年,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占全國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43.6%、30.1%、21.8%和4.4%。可見,在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對于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縣域經濟發展需要從縣域融合發展視角來進行謀劃和推動,縣域經濟在未來中國經濟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將不斷增強。從供給與需求的角度來看,縣域經濟銜接農村與城市,是實現雙循環的重要載體,縣域范圍內的零售商品總額已經占到全國比重的50%以上,且人口規模巨大。有統計表明,在縣域居住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近7成。從城鄉融合的角度來看,縣城上聯城市,下接鄉村,是構建城鄉經濟共同體的重要環節。從實現共同富裕的角度來看,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多數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還處在相對比較低的水平,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需要以縣域經濟的發展來支撐和推動的。

近些年來,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并相繼出臺了很多有關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律與政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及2021和2022年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論述。相關的促進縣域發展的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政策的合力也在加速形成。2021年可能是在中國歷史上,或者說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再次對縣域經濟發展予以高度重視重視的一個重要年份。關于縣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措施、戰略安排都在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里邊有提到,比如,以縣域來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要把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放在縣城,要把縣城建設成為縣域綜合服務中心等。文件指出“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壯大縣域經濟,承接適宜產業轉移,培育支柱產業。加快小城鎮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揮小城鎮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積極推進擴權強鎮,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鎮?!备又匾暱h城和建制鎮的作用,加強縣城和建制鎮建設,這在某種意義上說,它還是中國整體城市化戰略和道路的一次重新優化。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一直是強調兩條腿走路,大中小城市結合的戰略的。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城市化發展實際上是以大城市為主,強調城市群都市圈,忽略了縣城以及建制鎮的建設,由此導致經濟的虹吸現象非常嚴重,一方面是繁榮的城市,一方面是落后的鄉村。

第三,要通過城鄉融合來破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一些難題

在當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5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面向縣域的鄉村服務體系,包括產業服務體系的建設還是不完善的,縣域還難以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功能,特別是難以發揮產業發展的服務功能,導致縣城與鄉村連接不夠緊密。一個以促進縣域居民共同富裕為導向的縣域產業體系尚不健全。

2)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農民被排除在縣域經濟發展的一些重大項目之外,縣域的產業發展也好,產業鏈的打造也好,農民獲利難,縣域產業的共同富裕特征不是很明顯。

3)縣域的產業結構、產業層次、主體規模、技術水平等都還比較落后和欠缺。由此導致縣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力還比較薄弱,缺少具有招牌型和硬實力的拳頭產品和市場領導力強的品牌。

4)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格局還遠沒有形成。所謂城鄉要素主要是指的人、地、錢,現在主要還是處在鄉村被虹吸到城市的狀況,這種狀況在扭轉,但是扭轉仍然還在進程當中,扭轉的成效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當然,想在城鄉融合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形成真正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格局,這個格局扭轉,才會真正的見實效。

由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質量資源有效利用方面,都缺乏長效機制的保障,導致縣域經濟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市回流勞動力的承載空間和吸納手段還是有限的??h域經濟的新產業和新業態發育發展還不充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勞動力回流是有規模的現象。對于這部分人,如何將其變成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要通過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來賦能和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全方位的融合,它不僅僅是經濟和產業。今天重點討論的是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涉及交通設施,包括公共服務治理等。要解決上述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一系列難題,需要有新思路新作為。

從總體上來看,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遵從大國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著力構建以內循環為主,實現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當中,縣域經濟要將滿足當地人口美好生活需要和對高品質幸福生活追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在對縣域城鎮和鄉村空間進行適當規劃和調整的基礎上,依據人口和城鎮分布來進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


從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手段和措施來看,要在城鄉融合、產城同體等一些基本原則和取向上來發力,要通過這些方面的發力來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要適應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需求的分化趨勢,打破固有的縣域產業結構,推進鄉村產業實際適度發展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縣域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要在合理布局鄉鎮區域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站點的基礎上,對接引入城市優質的服務資源。通過整合優化各類服務資源,構建和完善縣域綜合服務體系,不斷的提升縣域綜合服務水平和能力。當然,這個地方服務是強調經濟和產業的服務,不是一般意義上其他方面的服務;

3)要統籌縣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向鄉村延伸覆蓋,探索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多元化的運營機制,改善縣域經濟的發展環境。這不是從設施和服務本身來講,而是從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環境要素視角來講;

4)要不斷的優化投資環境,制定適宜的政策來推動要素向縣域經濟去富集,包括本縣級的人才回流。要注意發揮城歸,也就是流轉出去的勞動力回來以后,怎么發揮他們在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方面的正向引領作用;

5)要引導不同類型的產業組織公平競爭、優勢互補,真正能夠發揮產業組織對產業的協調作用。在鄉村振興的過程當中,包括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過程中,總是出現大量的產品過剩,這里面當然是有一系列的因素導致的。但是,可能缺乏一個有效的產業組織來規劃預測產品的數量,來合理的布局產業的規模,這是非常重要的。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有些產品多了,它價格就低了,如果有產業組織發揮作用,盡量減少產量,通過減少產量保持價格,總的收益水平增長還是高的。

6)要強化縣域產業發展的底線思維,縣域經濟和縣域產業的發展必須要以保證糧食安全底線為前提。


要高度重視農業在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當中的功能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綜合化和融合化。尤其要重視創意農業發展的無限潛力,創意農業能夠把農業變成詩和遠方。創意農業是以動物、植物以及動植物生產為核心,來生產蛋白質和能量的農業。但是,創意農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它是加入了現代化的發展新要素,包括數據、信息、藝術、文化等。經營新理念,如專業化生產,提升效率、融合化,經營增加效益。生產新手段,包括智能農機、電商平臺,第三方物流等,電商是新農具,是生產新手段。管理新方法,包括遠程的監控系統,一方面通過智能化來解決適量投入、降低成本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可能還在部分的解決委托代理當中的勞動監督難題,所謂的智能創意農業是具有新要素、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的農業,要發揮它的作用。

第五,縣域經濟、縣域產業發展要重視黨建的引領,要重視新型集體經濟發展

集體經濟發展首先要明確的是,它不能被搞成干部經濟;其次,要明確集體經濟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發展集體經濟,為什么?發展集體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公共服務水平,比如說有了集體經濟的經營收益,可以解決社區的環境衛生問題,還可以用集體經濟收益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新農合新農保的籌資水平上提升保障水平。第三是要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關注程序公正的問題。無論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方式多么合理,它的用途多么正當,都要經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共同決定,這個可能要作為前提。這樣的程序公正可能是經濟能夠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

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原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并委托農村發展研究所來具體管理,學會的服務宗旨是通過搭建縣市鄉鎮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充分利用和挖掘各地區、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促進我國縣市鄉鎮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進步。2021年底,促進會根據民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門的要求,完成了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脫鉤,向完全的社會組織轉型,目前轉型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盡管組織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促進會的宗旨不會變,服務縣鎮經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三農工作主戰場的工作目標也不會改變。目前正在開展學會的換屆工作,非常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能夠支持和加入促進會,共襄中國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大業。

來源:本文根據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發言嘉賓內容整理。

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回放!

了解更多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精彩瞬間!




大地影院bd在线播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