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公司新聞

新聞資訊

如何下好縣鄉村現代商業體系建設這盤棋?

2022-12-20 閱讀量: 來源: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 作者:于淑華
2022年12月9日,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以下簡稱“縣域會”)線上順利召開。會議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為主題,集聚了國內外研究農業發展的頂級、權威專家,多個平臺線上同步直播,觀看人次總量達127.6w人次。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 于淑華 ,以《如何下好縣鄉村現代商業體系建設這盤棋》為題,介紹了我國農村商業體系建設的現狀與政策建議。

我國縣域(鄉村)商業體系現狀與問題

我國縣域商品流通主要體現為“兩進一出商品”的流通。即: 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進縣鄉村,農產品進城市。經過40余年不同階段的改革發展,三大類商品流通基本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模式、多產業滲透流通、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多元化市場流通格局。以農產品流通為例:

(一)我國農產品流通

農產品流通作為“民生工程”,橫跨一二三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政府重視。尤其農產品流通的順暢與否,也直接影響著“三農”、鞏固精確扶貧成果及縣域經濟等發展,更與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在我國,縣鄉村現代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流通組織化程度、農產品商品化及相關設施布局建設、現代商業信息化應用及區域結構等方面存在不足,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縣鄉村農產品的高效有序流通,尤其制約了生鮮農產品應有價值的提升。

(二)縣鄉村農產品流通現狀

1. 生鮮農產品生產。一是主要生鮮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已成世界最大生產國。據相關數據,到2019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億畝,產量為7.12億噸,居世界首位;全國果園面積達11284千公頃(約1.693億畝),總產量約2.57億噸,居全球首位;豬牛羊禽肉產量為7649萬噸;水產品總產量為6457.7萬噸,呈增長趨勢。已基本形成山東、河南、廣東、四川、江蘇、廣西、河北、湖南、湖北、安徽等蔬菜生產大省。南菜北運、西菜東運以及大棚菜等作為季節性的品種調劑,使我國蔬菜品種結構日益豐富,充分滿足了人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二是主要生鮮農產品產地日趨集中,品種結構日益豐富。三是生鮮農產品安全性、品質化水平逐步提高。隨蔬菜生產的標準化推進,安全品質化水平得到提高,生鮮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在廣泛應用,全國蔬菜產地檢測正逐漸向規范化、標準化、規?;较虬l展,蔬菜基地檢測合格率達97%以上。


2. 生鮮農產品消費。一是主要生鮮農產品人均占有量呈逐年增加。2019年,我國主要農產品人均占有量:蔬菜500公斤、水果131公斤、肉類60多公斤、禽蛋和奶類43.2公斤、水產品48.7 公斤,主要農產品的消費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二是昔日生產者成為今日消費者:隨城市化和新型鄉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農民市民化,使昔日農產品生產者成為今日農產品消費者;農民市民化后,其生活方式、消費習慣、購買習慣等均產生一定變化,使城市農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同時對流通領域提供價格實惠的農產品也有了相應的要求。三是城鄉消費者結構變化對生鮮農產品供應提出新要求:在城鄉消費者少人口、小戶型、多樣化、個性化、年青人生活西式化、老年人老齡化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對方便快捷(尤其線上訂單快遞)、高品質產品、精準服務的需求等日益增加,要求生鮮農產品生產、供應及相關服務與以相適應。四是品種單一和消費多樣需求形成產需矛盾:農業產業規?;?、數量集中、品種單一的農產品生產與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形成產需矛盾,需要組織化的分銷商或大型零售商一次性提供多品種、少批量供應的精細化服務,以解決單一生產和多樣需求,進而適應和支持農業產業規?;l展。

3. 生鮮農產品流通。一是生鮮農產品市場體系基本形成: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生鮮農產品流通的產地市場、銷地市場、集散市場統籌發展,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互補互進,以大中城市為核心、遍布城鄉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生鮮農產品市場流通格局。二是市場網絡建設日趨成熟:據相關行業組織統計,到2019年,全國共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4500余家,其中交易額億元以上的市場1501家,各類農貿市場(含標準化菜市場)3.6萬個,綜合超市5萬個,生鮮超市3.2萬個,電商企業16.8萬個,物流企業1.2萬個。三是冷鏈物流需求快速增加:2018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82億噸,其中蔬菜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4866萬噸,水果的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1048.4萬噸,肉制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3345.6萬噸,水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3867.2萬噸,乳制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1076.7萬噸;到2019年冷鏈物流總額突破 6萬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27.8%,其中,特色農產品集中上市的冷鏈物流需求量快速上升。四是農產品線上銷售呈快速增長趨勢:隨產品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等產品條件的改善、市場經營環境的趨好、線上經營主體企業發展需求增多、生鮮商品經營技術的提高以及生鮮物流條件的完善、成熟,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等諸因素,促使生鮮商品線上銷售呈快速增長趨勢。五是商品體系建設條件趨向成熟:主要表現為標準化或規格化產品逐漸形成;對市場體系建設的需求主體企業逐漸增多;交通條件和物流管理技術不斷成熟;線上線下消費需求推進了快遞物流配送的快速發展等,都為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奠定了一定基礎。六是產地農產品集貨市場需求增加 (含線上線下交易),主要產品流通路徑日趨清晰。


對我國縣鄉村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進一步建設完善產地生鮮農產品集貨市場

指建在產地鄉村的季節性農產品集貨場所。應提升產地集貨市場現代服務能力。一是產地農產品集貨市場設施的主體應是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合作組織、經營性公司或規模生產者。二是產地農產品集貨市場設施較簡單,但在農產品集中采摘旺季,部分銷地市場的采購商有的直接到這類場所采購,減少了交易環節;但多數因這類市場規模小,品種有局限性,不能滿足一次性、多品種、大量采購的需要,這類集貨設施可考慮向產地批發交易市場供貨發展。三是組織化的商流和物流服務功能欠缺,需要提升。四是產地大規模生產者、有實力的經紀人和集貨市場等可考慮向集散或銷地批發市場集中貨源,或通過開展“產銷對接”實現交易。五是產地農產品集貨市場因受季節性影響,設施不能常年得到有效使用。

(二)建設和完善產地生鮮農產品批發市場

這類市場多建在縣城、縣郊或產品集中生產的主產地,其交通便利并能輻射周圍地區、具有集貨、分貨交易、倉儲配送加工、信息收集、數據應用等功能的產地批發交易設施,應根據發展需求進一步建設或完善,提升現代化交易水平。

應充分了解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特點。一是產品季節性強,市場設施較簡陋,功能不全,在農產品集中收獲旺季,來自銷地市場的各種采購商直接到這類市場采購;產地農產品市場可成為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的依托;需建設完善倉儲配送設施和服務功能。二是因交易量大,交易信息較集中,并且多來自大城市銷地市場的需求信息,這些大數據可直接影響產地產品價格形成。

(三)鼓勵企業在產地批發市場內建立生鮮商品配送中心

因為以連鎖零售為主的農產品銷售企業,為減少經營成本,將鮮活農產品的配送業務委托給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或市場中的配送企業完成。此外,市場中的配送中心可開展共同配送業務,為縣域中小型零售、社區菜店、餐飲業、食品加工企業、學校、企事業團體等提供訂單配送服務,充分體現第三方配送服務功能。


(四)鼓勵城鄉大型零售連鎖企業建立生產基地(農超對接)

店鋪已發展到一定數量的連鎖超市經營企業,為保證連鎖店有競爭力,增加顧客進店頻率,確保銷售一些本企業獨有的菜品或部分有價格競爭力的鮮活農產品,以合約方式與農戶或規模生產企業建立基地生產關系,也可稱“產銷對接”。

存在問題:一是基地生產采購的品種有限,只能滿足零售店銷售品種的很少部分;二是當基地采購規模有限時,產地采購成本相對較高,銷售價格也水漲船高,就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三是鮮活農產品季節性強,無論什么樣的基地都很難保證零售企業全年經營本產地產品,并達到均衡銷售的需要。但從現已成功的實例分析,區域型農超對接基地建設則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五)應重視和提升縣鄉村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現代化水平

提升現代化水平主要體現在組織化、信息化、標準化、標件化、品牌化、物流配送化、規?;l展等方面:

1.努力提升現代組織化經營管理水平。一是提倡管理組織對接。落實組織對接職責與農產品安全監管。重點建立產銷地管理組織對接關系:產銷地生鮮商品流通的主管部門要建立對接關系,一般是城鄉主管“菜子工程”的雙方部門對接,目的是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和保障與穩定市場供應。二是重視交易組織對接。鼓勵連鎖商業集團組織進入縣域市場交易。三是重視“產批組織對接”的管理。這是“產批對接型”供應鏈實施管理的關鍵環節,只有批發市場專業人員組成的組織,而沒有產地專業化的組織與批發商或組織對接,難以形成“產批對接”供應鏈管理。所以,將產地有批發性質的資源整合,將經紀人組織化,形成為批發市場提供“產地產品”供應鏈的產地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經營組織,進而形成“產批組織對接”的管理模式,以利于“產批對接型”“安全產品”供應鏈的運營與管理。

2.“產批信息對接”的管理。農產品市場中的交易商,將本企業擁有的對產地采購需求的信息系統收集,形成數字信息,轉化成準確的采購訂單,并將其與產銷供需信息連接,形成不同季節的總需求量、不同產品或不同時間的需求數量細分,再進行不同產品不同數量的價格協商,進而考慮總體上可否滿足上市需求數量等,進而形成以“產批信息對接”管理為切入點的“產批對接型”供應鏈管理模式。

3.應實施標準化。一是農產品只有標準化、才能標件化,實現品牌化,推進專業化,向規?;l展,才能有效帶動和促進現代農業向規?;?、產業化發展,但其重要性需得到認可。二是標件化,可減少垃圾上市,減少垃圾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尤其適應快速增長的線上交易。以下4.5.6.7圖是日本某農協設施。 




(六)改善交易方式

市場交易方式是以對手交易為主,在線電子交易為輔。交易結算方式以銀行轉賬為主。        

(七)完善交易商進入市場的規則

制定交易商入駐市場交易的規則,尤其食品安全許可、食品經營許可,交易信息錄入、交易信譽評估、個人安全防護等。

(八)“產批產品對接”管理

“安全的生鮮產品”“產批對接”管理,主要體現為:一是生產環節管理;二是采摘環節管理;三是商品化處理過程的管理;四是產品的保鮮管理;五是產品流向的時時信息管理;六是農產品的物流組織化管理;七是實施嚴格的物流時間管理;八是實施嚴格的結算時間管理。

(九)“產批渠道對接”的管理

良好的“產批渠道對接”管理,對支持和引導再生產、穩定市場供應至關重要。主要體現為:一是深入交流確定產地;二是開展嚴格的市場調研;三是確定采購品種與采購渠道;四是確定采購經營方式;五是確定采購產品的規格標準;六是確定不同產品的錯季采購、交易;七是對不同產品確定結算時間與方式;八是專業性的批發采購隊伍建設。

(十)農產品生產、流通應以出口的標準向內需轉型發展

1. 向內需提供“出口質量及合理價格的產品”。以出口產品標準向內需消費提供“放心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的“放心產品”,徹底改變“重出口、輕內銷”的生產觀念,向國內廣大消費者提供“出口質量及合理價格的產品”。

2. 強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伴隨國家及各級政府對農產品生產、流通的重視和政策的大力,將有效促進生鮮農產品標準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體系的建設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不斷趨向成熟。     

3. 標準化、信息化等促品牌農產品訂單生產、流通。以出口的標準促使農產品生產、流通向內需轉型發展,并通過標準化、信息化等促品牌農產品逐漸開展訂單生產、訂單流通,提高產品收購價,進而促進生產者積極性。  

(十一)制定產銷都能接受的合約

制定產銷都能接受的合約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為:一是在合約內確定采購方式,如直采、委托、線上線下交易、食品安全相關文件等合同內容等;二是強調基地采購蔬菜的生鮮度管理,最好根據產銷地距離,將物流或配送管理時間具體化;三是讓信息系統發揮功能作用,充分運用數據指揮農產品合理運輸;四是規范化運作管理,將復雜的產銷交易產生的行為規范化、制度化;五是針對票據問題管理,應成立產地專業公司,以公司方式履行票據流程;六是通過合約闡明不合格產品處理機制,以防問題生鮮產品出現傷農、傷消費者。

對我國縣域商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生鮮農產品流通設施用地(產權清晰)

建議將公益性強、規模大的產銷集散市場應改由政府所有或持股,以穩定價格、穩定供應,支持農業農產品的再生產。

(二)大力支持生鮮農產品市場體系的標準化建設

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標準體系,制定和修訂適合現代農產品營銷模式(線上線下各種商業業態)需求的產品標準、包裝標準、標件化標準、物流或配送標準、零售標準、食品安全及追朔系統標準等。

(三)支持和引導產地生鮮農產品市場組織化發展

將生鮮農產品的分散生產、經營者,通過現代流通模式的合作組織化、公司化,向連鎖化、標準化、品牌化、規?;l展,提高農產品品質流通的組織能力,為農產品流通向訂單生產、訂單倉儲、訂單物流或配送、訂單銷售發展等奠定基礎發展條件。

(四)支持生鮮農產品市場體系信息平臺建設

支持在產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生鮮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并聯網應用,形成市場信息管理平臺體系。通過信息平臺收集農產品的提供商、批發商、零售商的經營信息,并篩選有用信息并數據化,形成支持農產品生產、流通良性循環的大數據。

(五)支持和調整市場體系建設布局

將現有分散的生鮮市場體系整合,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生鮮農產品產銷區域結構合理化發展。(過分多元化浪費市場資源,價格混亂,導致消費者和農民利益受損)。

建議具體內容有以下六方面:

1. 開展組織化教育、培訓。優先考慮對產品相對有優勢的貧困地區,開展組織化教育、培訓、引導,宣傳組織化的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優勢,電子銷售等對快速脫貧的好處。

2. 支持標準化實施。有針對性的有關農產品流通的標準化、標件化、信息化、現代營銷理念的專業隊伍和專業人員的培訓與指導等。

3. 支持信息系統設施設備的建設。將開展信息化的流程、產銷地信息對接的方式、方法、好處等進行宣貫,更新貧困地區生產、經營者對自產產品和流通經濟與否的優劣勢認識,以爭取訂單生產、上市。

4. 支持組織化統一運營。先將分散生產組織成集中選優、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規格、統一上市、統一物流調控的組織化運營。

5. 支持訂單促生產。通過組織化對接、信息對接、產品銷售對接、物流對接等,獲取再生產的有效訂單,不斷提升縣域及脫貧地區農產品質量和流通水平。

6. 支持品牌產品生產。隨著有效措施的實施,可進一步考慮支持貧困地區擴大暢銷產品的生產規模、提高產品生產技術,向市場提供優質、安全放心的品牌產品。

面對當今變化多端的世界經濟環境和農產品生產、貿易、消費需求的變化,增加國內高品質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非常必要,尤其建設智慧有效的縣域農產品流通體系,推進縣域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現代化進程,將是我國農產品有質有量保供的重要條件。

總之,今后5~10年縣域商品流通體系建設,在我國現代商品流通和國民經濟的社會發展地位將更加受到重視,體系建設將趨于完善,尤其現代信息技術在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將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產銷地生鮮農產品市場秩序將進一步得到完善,使廣大農民和消費者真正分享到現代商品流通體系帶來的紅利。

來源:本文根據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發言嘉賓內容整理。

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回放!

了解更多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精彩瞬間!



大地影院bd在线播放免费